Eng
中文

節目

懷念黃愛玲

春逝冬回,資深影評人及電影研究者黃愛玲離世一年。緣起不滅,身影永留,我們特別選映十部她喜愛的電影,其人其文恍若盈盈回盼,猶似重聚。

留下滿紙錦繡,編有《詩人導演─ 費穆》一書,她曾這樣形容《小城之春》(1948):「光影世界萬般繽紛,也不若我心中的這一株深谷幽蘭。」《女侯爵》(1976)的俄國軍官從大宅後門走入花園訪尋女侯爵一幕,她說「每一次重看,都怦然心動,仿如觸電。」 她從《浮草》(1959)看出小津電影的寂寞主題,點出《鄉村一日》(1936)拍的是「溜走了的時間」,茂瑙在遺作《禁忌》(1931)呈現的則是「歐洲文明早已失落了的天真樂園」。

獨具慧眼,她在擔任香港國際電影節節目策劃期間,曾舉辦斯里蘭卡導演培里斯的專題回顧,選映其名作《走寶記》(1970);亦曾舉辦李香蘭回顧展,欣賞上海淪陷時期的《萬世流芳》(1943)沒有囿於主流意識形態,反而充滿民間活力。在釜山電影節擔任評審時,把新浪潮獎頒給賈樟柯的《小武》(1997),自此一直關注他鏡頭下的「大山大水小故事」。

「讓人每次看完了一集都帶着林間的花香草薰味道入夢」,她的形容令人對皮亞勒的《林間小屋》(1971)悠然神往。在《踏破鐵鞋無覓處》(1987)裏,她看到基阿魯斯達米「以藝術家的身分,轉化人類的苦痛,不怨天,不尤人。」是次節目簡介節錄她的文章作為導賞,讓她細膩雋永的文采,繼續引領我們尋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