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
中文

愛以其道 德格拉斯薛克

上世紀五十年代荷里活黃金時期 [...]

上世紀五十年代荷里活黃金時期,是德格拉斯薛克通俗女人戲的高峰。他的巧手通俗劇,往往褒貶不一,當時評論界鄙夷不屑,但電影極賣座,女性觀眾愛死了他戲中的恩怨愛恨,催淚感人。59年《春風秋雨》後金盤洗手到瑞士安享晚年。七十年代起,歐洲不少新電影悍將如高達及法斯賓達等為他翻案,評論界才嚴肅地認定,薛克是偉大的作者導演,他以德國移民的眼睛看美國,透過通俗劇對美國戰後的物質主義,悄悄地作了不少精銳的批判和顛覆。

薛克的電影生涯可分為兩階段。他四十歲前都在德國度過,少年時已愛上舞台劇,舞台及電影導演雙棲;37年因政治傾向轉往美國發展,43年在荷里活拍成《希特拉的瘋子》,事業在五十年代臻至頂峰,《地老天荒不了情》、《深鎖春光一院愁》、《苦雨戀春風》及《春風秋雨》被視為他的力作,更一手捧紅了洛赫遜,成為五、六十年代炙手可熱小生。

薛克深諳布萊希特,但自言對美國通俗劇類型一見鍾情,故此完全依隨荷里活片廠制度。他常思考戲(play)及悅(pleasure)的關連,明白戲一定要取悅觀眾。他認為與舞台劇相比,電影是技術媒體,導演必須對燈光、場景、氛圍和人物成竹在胸。他視導演為故事改造者,一切技術先行,他戲裏編劇可不斷更換,但布景、攝影、音樂、美術指導及剪接,差不多一直維持不變。他拿手的是場面調度,在瘋狂又荒謬而往往自相矛盾的情節中,以至如泣如訴的「快樂結局」裏埋下反諷的引子,讓觀眾領悟和發掘。

光影珍藏:電影基金會

修復經典

絕世痴迷 法斯賓達

這麼多年之後,也許我們還是無 [...]

這麼多年之後,也許我們還是無法接受法斯賓達(1945-82)那麼早便離開了電影,離開了我們——儘管最後他沒離開歷史。三十七歲,剛憑《過氣女星》拿下柏林影展金熊獎,便因服食過量藥物魂歸天國,死時身旁擱着下一部作品的筆記。英年早逝,令人握腕。

不過,假如有人說情願他消失,我們也不會感到奇怪。這位以各式暴力及控制狂稱著的天才導演,是百分之二百的爭議人物。他年少輟學,卻縱橫舞台及影棚,極度多產,在不足二十年的創作生涯裏,拍了四十多部電影、兩輯電視劇集、三部短片、四部錄像,更執導了二十四齣舞台劇。私生活上,他是著名的「壞孩子」,性伴侶有男有女,醜聞從未間斷,但無損他身為德國新電影運動奠基者的聲譽。

法斯賓達是創作上的兼才,演員出身的他,身兼編劇、導演、演出,有時還擔當美術總監和剪接。電影史上,他是有數被不斷研究的作者導演,作者論倡議者安德魯沙里斯就曾用整整一學期講授他的《中國輪盤》。

法斯賓達的早期作品帶有濃厚的前衛劇場風格(由《愛比死更冷》〔1969〕到《死白仔》〔1971〕),七十年代初看過德格拉斯薛克的通俗劇後,彷彿從他流麗鏡頭下既被困亦自困的人物找到心靈契合,醉心發展通俗劇(自《四季商人》以降),後期則作出多方面的類型嘗試(「戰後女性三部曲」、《莉莉瑪蓮》、《霧港水手》等),被許為能有機結合布萊希特間離劇場和法國新浪潮電影風格的影像派。他將悲劇宿命滲透入自我人生放於台上示眾,義無反顧,赤裸裸以生命創造傳奇。

節目夥伴: